第十届新结构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圆满举办-od体育全站app下载

x << 返回
x
od体育全站app下载
/ / / 新结构经济学国际会议

学术研究

第十届新结构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3-12-22

 

 

2023年12月18日至19日,第十届新结构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圆满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学者围绕“贸易与知识扩散”、“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发展”、“平等和包容性”四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刻的交流讨论。

 

  

 

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做开场致辞,对与会嘉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系统介绍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和意义,展望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王勇主持。

 

专场a

 

北京时间12月18日上午,专场a“贸易与知识扩散”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徐铭梽主持,该专场共报告了4篇论文。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giovanni peri报告了题为“measuring and predicting new work in the us: the role of local factors and global trends”的论文。该论文测度了美国1980-2010年间的“新工作”,探究了“新工作”与就业、创新等因素的关系,并测算了主要的地区加总变量和对国家级冲击的暴露程度来预测“新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讲师何川予以点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张皓辰报告了题为“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rotation on lo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china”的论文。该论文研究了政治轮换对区域间知识扩散的影响,发现任命一个新的城市领导人后,若这位领导人曾经工作的城市在某一行业表现较好,则会显著增加该城市的这一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布朗大学副教授dany bahar对论文作出点评。

 

布朗大学副教授dany bahar报告了题为“talent flows and the geography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causal evidence from multinational firms”的论文。该论文研究了15个国家在1990 -2016年间的不同移民政策对跨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鼓励移民的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张皓辰予以点评。

 

国立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keun lee做了题为“institutions versus big businesses for entrepreneurship: new firm creation and growth in china”的报告,该论文研究了大企业对于新企业创建的影响,发现大企业的兴起对于中等收入经济体没有负面影响,因为这些大企业在挤出新公司的同时也会促进新公司的建立。南开大学的助理教授李凝晖做出点评。

 

专场b

 

北京时间12月18日下午,专场b“宏观经济学”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江深哲主持,该专场共报告了4篇论文。

 

哈佛大学客座教授célestin monga和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学家bouba housseini报告了题为“hysteresis, aid, and governance: theories and empirics from africa”的论文。该论提出国际援助未必是客观中立的,并研究了援助对公共政策的广泛影响及其对治理质量的影响。非洲发展银行的经济学家alexandre kopoin予以点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ann harrison报告了题为“disentangling the various explanations for the declining labor share: evidence from forty million firm records”的论文,该文章研究了导致40余个国家的劳动份额变化的主要因素,发现市场势力、技术变化和全球化是带来劳动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马里兰大学副教授蔡婧对文章进行点评。

 

西北大学教授kimminori matsuyama在线上报告了题为“love for variety”的论文,该文章研究了多样性产品带来的福利如何取决于潜在的需求结构。北京大学教授张博予以点评。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santiago levy报告了题为“dysfunctional firm dynamics and mexico's dismal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的论文,文章从经济组成的两个角度进行动态的生产力分解,并发现tfp下降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功能失调的公司动态, 且经济的正式公司与非正式公司构成要比部门构成更重要。国立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keun lee对文章做出点评。

 

波士顿大学教授苗建军报告了题为“capital income jumps and wealth distribution”的论文,文章构建了一个具有厚尾指数财富分配的宏观框架,得到了资本收入跳跃风险如何影响财富分配的显示解,并探讨了资本税(以及对超级富豪征税)的含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胜豪予以点评。

 

专场c

 

北京时间12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朱礼军主持专场c“增长与发展”,该专场汇报了4篇论文。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赛格尔家族杰出教授王平报告了题为“britain-china trade, opium wars and bans, and the colonization of hong kong: a staged-development approach”的论文。该论文通过一个阶段性发展模型分析了第一、二次鸦片战争背后的国际贸易格局和政治经济学原因,在模型校准后给出了特定参数下的反事实预测。辽宁大学副教授唐荣胜予以点评。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yongseok shin报告了题为“the plant-level view of an industrial policy: the korean heavy industry drive of 1973”的论文。该论文使用工厂层面数据分析了韩国重工业产业政策对目标和非目标产业的生产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和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冯颖予以点评。

 

香港大学教授刘学文报告了题为“consumption-led industrial upgrading”的论文。该论文提出一个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相互驱动促进的增长模型。上海财经大学助教授曹林谊予以点评。

 

埃默里大学副教授陈凯迹报告了题为“preferential credit subsidy with sectoral markup heterogeneity”的论文。该论文通过经验事实和理论模型指出,高加价率企业通常更容易获得补贴,而对于高加价率产业的补贴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正面作用和阻碍企业进入退出的负面作用。上海财经大学助教授蒋荷露予以点评。

 

专场d

 

北京时间12月19日下午,专场d“平等与包容性”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助理教授吴春赞主持,该专场汇报了4篇论文。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achel ngai报告了题为“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ver 150 years of women's and men's work”的论文。该论文通过结构转型的视角审视了女性和男性就业的演变,女性就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首先下降,然后随着农业的衰退和服务业的上升而上升。相反,男性就业持续下降,这与农业和制造业的下降相关。几位学者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纽约市立大学教授 branko milanovic报告了题为“the three eras of global inequality, 1820-2020 with the focus on the past thirty years”的论文。该论文将两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收入不平等分成了三个主要阶段,指出当今时代全球不平等是否会继续呈下降趋势,更多地取决于印度和非洲大国的变化,而不是中国。莱布尼茨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利对文章进行了点评。

 

哥本哈根大学教授finn tarp报告了题为“using role models to inspire marginalized groups: a cautionary tale”的论文。该论文探讨了关于榜样干预的影响的实验证据,虽然接触榜样对商业活动没有影响,但接触少数族裔榜样的家庭可能会经历收入下降。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branko milanovic对该论文进行了评价。

 

剑桥大学教授partha dasgupta报告了题为“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nthropocene”的论文。该论文探讨了 20 世纪中叶以来经济活动对地球生物圈的深远影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显着增加,而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本却在下降。该论文批判性地评估了传统的以 gdp 为中心的经济增长观点,强调了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点评。

 

会议最后,林毅夫院长向所有与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所报告的17篇论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热切期待今后与各位同仁一同努力,共同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经济奇迹,关心关注全人类的经济福祉,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深入研究继续努力。

 

第六届学术顾问委员会会议

 

北京时间12月19日晚,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第六次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王勇主持。王勇教授首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新结构院的研究议题和取得的成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们针对研究议题与研究院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中肯建议。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由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为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出席本届会议的委员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院长ann harrison;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李根(keun lee);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santiago levy;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客座教授celestin monga;华沙大学校长、经济学教授alojzy nowak;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dani rodrik;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菲尔·汉普森·奈特(philip h. knight)终身荣誉教授、名誉院长michael spence;哥本哈根大学发展经济学教授finn tarp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赛格尔家族杰出教授王平。

 

撰稿:魏伟斌、田瑞泽、陈思、李致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