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体育全站app下载首页﹀
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理论
2025-01-13
2025年1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研制的《导向•标准•示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家版本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自主知识体系成果2024年度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该报告作为原创导向学术评价“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旨在梳理分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现有知识体系中的重大原创成果,为完善中国自主的学术评价理论和体系提供学理支撑,为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水平、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教授发布。报告指出,学术概念、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共同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理应作为原创导向学术评价的对象。在给出“原创学术理论”定义的基础上,报告总结出鉴别原创学术理论应重点关注的七个特征,即新视角、新解释、新结论、新体系、新应用、新突破和新引领,其中后两者也是原始创新的两个关键特征。
报告基于“人大转载”数据,通过文献调研、文献计量、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同行评议等方法,遴选出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分别为“和谐管理理论”“国有企业共同治理理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工程哲学五论”“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理论”“新结构经济学”“学术‘全评价’体系”“具体形上学”“周边传播理论”“仁学本体论”(按理论提出时间排序)。这些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在开拓新视角、作出新解释、得出新结论、建构新体系、推进新应用、开创新学科(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且具有“十年磨一剑”才能形成、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认可、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占比相对较高、均以中文形式首发等特征。
10个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基本信息一览表
报告分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成绩和特点,比如基于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理论、坚持文化自信并注重国际视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当代理论、在打破学科壁垒基础上尝试融合创新等。报告同时还指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中国学者的原创理论提炼能力和理论名称的概括能力、理论的突破性和引领性均有待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持续性有待加强,原创研究和评价的国际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对理论的价值边界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徐拥军教授对“原创导向学术评价”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将逐步扩展原创学术理论的遴选与分析范围,深入剖析原创导向学术评价引领理论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构建原创导向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评价体系。
新结构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一套能够更好地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现象并推进其进步的理论体系。新结构经济学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理论体系的元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理,也符合还原论从最小组成元素切入分析问题的要求,同时也将理性人假说中决定决策者理性选择的的预算约束和相对价格内生化。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和结构特征,发达国家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产业和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其最优选择;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劳动力/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少用资本多用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具有比较优势,是其最优方案,因此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因为要素禀赋结构的不同,生产结构会有内生的差异,适宜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也应有所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发展的产业、技术和制度等。这一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选择。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不仅是对现有经济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分析范式的扩展和深化。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公众号
内容有改动